神庭故事

原创: 随缘济世 时间:2018-09-18

我曾一直没有回首人生或是著书立说的打算,似乎认为这会是因为年纪增长而衰退的一种表现。然而或因一些人和事,嫣然回首之时,不觉人生确已走过很远了。

进入成都中医学院,算是一件大事。虽然当初志愿并没想清楚未来的方向,但命运已经安排好了一切。想想或许会不错,能够济世救人,也算是功德无量。

大学时光飞逝,对于现实却一直没找到感觉,浑浑噩噩的过着,有些迷茫和懊恼。最有意义的是在江苏省中医院实习,算是快乐的度过了最后一年大学生活。那一年自作主张的开出去了很多中医处方。

临别时带教老师给了我一个评价:以后无论你干什么,一定都是最出类拔萃的。

虽然自己一直是个自信满满的人,但当时老师能够给出这样的评价,还是令我深感惊讶并且记忆深刻,另一方面,确实也鼓舞了我并影响一生。

然而以后的情况并不乐观,在中医的道路上耕耘至今,不觉已经整整三十年了。

多年以后的领悟,中医的世界看似简单,实则太过高深莫测,或许需要更多与生俱来的悟性,更高的人生修为,更深厚完备的知识结构,更为丰富的人生阅历,更为血肉相融的热爱,加上更多的磨难,否则其实难窥门径。从这一点上来讲,从小孩抓起学中医、跟师学徒、祖传中医等等,或许都很难得要领,毕竟人与人的差异太大了。

甚感欣慰的是,自己能够一直坚持,并且帮助到了很多人,我确信这是无与伦比的成就,值得自豪和骄傲。现在有一个时髦的词汇,叫不改初心。倘若要谈初心的话,便是追溯到三十年前的大学时代,当时的想法就是一步步的,做到更好,做到自己的最好,去发展中医,振兴中医,无论多长时间,遇到任何艰难险阻。

当你不断深入其中醉心于其中时,已经不需要任何原因和理由来解释,或是用语言来描述,因为中医太伟大,中国的上古时代的先人太伟大了!

第二个大的事件,是去日本留学。通常来讲,中医学院的毕业生不太容易找到对口合适的工作,本来能做中医临床的职位就极少,更何况有可能会面对多年的少人问津。

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机会干中医,工作甚至根本和医学没有任何关系,对中医一直只能保持一种业余爱好的状态。直到毕业2年后,感恩获得一个去日本山梨医科大学学习的机会,把我重又拉回到和医学有一点点关联的状态。

在日本一直做的是很基础的医学研究,干了接近6年时间,同时也深刻理解了一个词,叫做年中无休。

虽然在日本的工作和中医、以及日本的汉方医学没有任何的直接关联,但现在看来,在病理学和细胞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实际上已经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中医观、医学观、生命观、宇宙观,影响太巨大。

生命科学无分中西,和其他的学科例如数学、物理、化学、哲学、宗教、天文、地理、生物等等其实是一样的,终极目标都是希望去理解、审视和明白一个问题:人到底是怎么回事?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天和人是怎么合一的?

当然,如果这些问题包括生命的形式和过程能够很好的去理解去思考的话,治病已经是比较低层次的问题了,换句话说,治病是件很简单的事情。

那么,我们需要拓展视野,丰富我们的想象和理解,从各种不同的视角维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去观察研究探索这个世界。中医,这个上古时代的遗物,代表着一种现代人都还难以企及的文明和智慧高度,若能如考古般去挖掘发掘,哪怕只是敲掉冰山一角,也已经惠泽寰宇了。

离开日本的时候,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已经完全不同。同时,对于一直在思考琢磨的属于自己的中医理论体系也已经成熟成型,只待临床实践的检验了。

虽然当时受到“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的广告词的诱惑,去了加拿大,但内心已经逐渐清晰了一个概念:自己的人生不可能再局限在对某一段基因或是某一段蛋白质分子的研究上了,虽然那也很有意思,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事等着我,可以学以致用,能够拯救更多的人,能够更有意义,那便是中医的振兴还有初心,或许这该是自己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使命所在。当然,还有脚踏实地的安心感,还有,父母在,不远游…...,还有,对于幸福的理解。

回国,意味着自己向着中医的事业又靠近了一步。

但一直还是没机会进医院当医生。被所有人看重的只是一个博士的学位,海归的标签,只能被定位于某个研究岗位,继续你的生物学研究吧。去当中医似乎普遍被大多人认为很掉价、不靠谱?至少当时的切身感受,做医生很难,要做中医更难,门槛都很高,尽管你有中医学院的毕业证书,而且氛围也很不好,很难得到尊重。

在国家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GLP)呆了两年,搭建病理部,继续和各种实验动物打交道。虽非所愿,但毕竟是回国了。虽然还不是医生,但很长一段时间,至少在家人和朋友圈里,已经有机会可以专业的去发挥自己的业余爱好,实践自己的医学理论。

自此,帮助到了很多人,无数患者成为了朋友,跟随至今,无数经典、灵光乍现的、天马行空的处方便是那段时期开出去的。莫大的成就也包括,自回国之日起,家里满满几大抽屉的乱七八糟的各种药物被我扔掉,同时宣告父母,这些东西从此不再需要了,因为有中医在。

原来的部队医院47医院改建为成都医学院,这是个机会,是可以让自己的业余爱好成为职业的一个机会。虽然不在成都,在新都,但还算好,不太远。

坚决选择去附属医院做临床医生,不去医学院当教授做所谓的研究,坚决选择去中医科做住院医生,从临床第一线做起,却又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的事。

无论如何,终于如愿以偿,做回了医生。

初战告捷的重病例便是一个19岁的年轻人,叫未来,中线恶网晚期,已百治无效,鼻骨破坏塌陷,整个鼻咽部已经烂掉,颅骨骨质有破坏,全身转移,手脚指骨烂掉,骨瘦如柴,奄奄一息。药到病处,一个月后,开始恢复了活力。这是中医的魅力。

然后,看了很多的病人。每一个病人,每一个病种,背后都是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情感,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世界,都是全新的。中医看的应该不是病,而是人,用心的去关注每个人的状态。

作为医生,接受了很多的挑战,我喜欢挑战,越是疑难的病症,越是危重的病症,越能激发自己的兴趣、斗志和研究的热情。全然没有任何的顾忌、瞻前顾后的犹豫或是对于医疗风险的担惊受怕,这和年轻也有一定关系。

很多病人说,去医院检查时医生的话已经把人吓死了,怎么到你这儿,病情就这么轻描淡写,似乎就不算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是不是你隐瞒病情,或者是故意安慰我们?要么就是不太重视我。

其实,作为患者,包括家属,心理往往非常脆弱、敏感、多疑、焦虑,医生的一句话,不经意间的一个言谈举止都会深刻影响到患者。作为一个医者,应该只是客观的描述真实的状态即可,心底坦荡,一心赴救,心无旁骛,全神贯注而已,不可夹杂任何杂念。否则,医学的修为,人生的境界也就谈不上了。当然,无论面对任何的疑难重症,既需艺高心细,亦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既须战略上藐视敌人,亦须战术上重视敌人。

身体的疾患相对简单,心病则是难治。医疗的最难处、最微妙和最复杂的便在人心。而做医生是需要有一颗坚强强大的内心的,否则难以成为患者坚实的后盾和依靠。

这么多年来,接受了太多的挑战。感觉自己就是个战士,和病人同在一个战壕,共同奋战在战斗的第一线。也有不少的患者最终不治,虽然比例极低,屈指可数,但每一个病例对我来讲都是刻骨铭心的记忆,至今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起初这样的事情对我内心来讲,冲击是非常巨大的,久久无法释怀。经过全力以赴的努力,帮助他们多活了半年、一年、几年,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彼此已然成为朋友,但最终竟然不治,虽然原因多种多样。这些问题也在促使自己不断的思考,当然,也包括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这些问题。

确实,人力是有限的,毕竟是血肉之躯,虽有济世活人之心,一切还需缘分,顺应自然之道,尽心尽力,无怨无悔,便也释然了。

故而,济世须随缘。

一晃又是多少年过去了。

医院的环境似乎不再适合,感觉不能再待在医院了,中医的发展需要更自由的空气。很多的理念似乎不合潮流,不合时宜。那时候,写了些文章,其中一篇谈到了未来的医疗模式。

终于,回到成都,开始了在北京同仁堂中医馆的坐诊……

只是一步步的向着初心,向着目标。2016年,神庭科技诞生。

中医需要发展和创新,现代的科技水平,基础学科的研究,计算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创造未来,一个未知世界的时代,而中医呢,还在沉迷于沾沾自喜,固步自封?

神庭是人体督脉经的重要穴位,位于人体正中线发际上2寸。

毫无冒犯之意,唯有虔诚恭敬之心,何德何能借用先贤古人的智慧和取名?唯有安神定志,无欲无求,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发展智能化医疗,开发软件来研究中医理论的考虑由来已久,当初并没想到,十年前设想中的未来医疗模式,随着现代智能终端的迅速普及,自己可以有机会亲力亲为的去做一点工作,实在是件值得兴奋的有意义的事情。

很多人不太理解,或许觉得传统老中医的形象,改行去开发软件,做程序员?还有市场、人的传统理念、消费习惯、巨大的投入…..

或许,困难是很大的。不过,一直觉得,把一个快死的人救活,这才是最难的。

确实需要学习,即便不亲自去敲代码,还得去学习新的语言,人机能够交流的各种语言,数据库…,还有各种层出不穷的新概念新术语,至少需要一定程度上去理解计算机语言的结构和逻辑。无论自己处于什么高度和水平,都需要时间深入这个行业去理解,这些程序在干什么,要干什么,如何实现的。

那么,会发现其实并不是不难,也不是想象的那么难。

计算机的世界,程序的世界又是另外一番天地。

在研发神庭君之前,对于中医的研究,一直是在追求深度和高度,但中医的发展却往往受制于广度。中医治疗具有高度的个性化特征,因而其标准化和复制性有所不足。同时,限于医生的水平、能力和精力,受益人群容易比较局限,从而也影响到中医的推广和发展。

也曾想过、做过、努力过,考虑广招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召集大家开中医研究会、经典学习会、病案讨论会等等,从而将中医发扬光大,都因各种原因最终无法坚持下来。不过,能够把自己对中医的理解和心得分享给后学者,还是颇感欣慰,相信或多或少都有些帮助吧。

当然,最终还是决定培养一个徒弟,计算机徒弟。把自己对中医的理解进行梳理,理法方药的思维模式编入程序,便有了神庭君。

这个过程又花费了好些年。

几千年来,古往今来,人类已积累了浩如烟海的古籍和经典,无数的先学者们,发展了各种理论和手段,都在研究一个问题:如何针对某个人,因时因地开出一张最完美最恰当的处方,并能预测结果。正如面对一个纷繁复杂的棋局,如何下出一招接一招的最佳着手?

这确实很难,绞尽脑汁。

当然,治病没这么简单,编程也不简单。

神庭君的开发不是为了解决一些小问题,重点是,为大家解决健康方面的大问题,攻克现代医学解决不了的医学难题,这是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是永恒发展的目标。

计算机作为一个重要的助手,可以帮助我们存储大量的病历档案,分析病情,分析数据,便于研讨和切磋。虽然不同的人对中医的理解千差万别,编写的程序系统也会各异。共同之处在于,计算机会严格按照我们的设计思路来执行并运行程序,根据初始输入参数的不同,而输出不一样的处方方案,然后通过不断的分析和调试,从而具备高超的中医水平。当然,结果的质量取决于编程的思想和技巧。

医疗智能化的复杂程度应该是超过围棋软件,包含被细化分解的无数个子研究课题,涉及到自然、社会、人文的等等很多复杂因素和多维的数据,所以应该有不一样的思路,而中医药的哲学理论基础是开发的核心思想和依据。

作为智能医生的神庭君,它的水平需要评估,需要临床实践的结合。如阿尔法狗一样,需要和人类棋手进行对弈来进行验证。这种评估的难度和复杂程度会比阿尔法狗高很多,以大量数据的横向纵向的分析统计为基础,客观的进行。这一点有别于人类医生,知名度通常依靠口碑、头衔和宣传,而难于客观公正的评价一个医生临床疗效的真实水平,缺乏数据支撑。神庭君的疗效评估体系对于人类医生来讲也同样适用,只要数据量足够,并且数据来源真实可靠。

经过长时期的实践运行和数据积累,以自己的中医水平和对中医的理解作为一个标准来评估的话,神庭君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软件的编写和线下医馆的运营紧密结合,同时高度关注中药材品质,也可以说,软件是针对线下医馆中药的品种和药性量身定制的,以确保疗效。

面对各种人群和复杂情况,对于软件线上线下的操作运营来讲,神庭君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越来越成熟高超和游刃有余。

神庭君的运算量、运算速度和数据处理能力都是很强大的。可以瞬间完成成千上万人的中医问诊需求,24小时在线,不受时间地域空间的限制,所提供的中医治疗方案高度个性化,处方绝无雷同,并且具备稳定的高水准,如果,线下服务能跟得上的话。

神庭君作为一款智能软件,像一面镜子一样,客观反映出了不同用户的千变万化的画像,能够得到相较于人类医生所忽略或不易采集到的健康数据,这对于医学研究是非常宝贵的。从另一个角度看,生病或许算是人体的生命程序出现了问题,而后通过神庭君编制的一套药物程序,导入人体去进行修正,从而使其恢复正常的运行状态。

作为一个作品,神庭君会不断的得到打磨,并且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和人类医生不断的共同研究切磋进步,并且希望提供更好的服务水平和用户体验。考虑更多的是,处方水平的有效性,数据结构的合理性,软件运行的流畅性,隐私数据的保密性,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

相信当大家身有不适,或偶染重疾,就医不便而惊慌不知所措时,或许神庭君会是一个选择项而给予到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提供出一份有参考价值的健康策略、顾问方案。

当然,另一方面讲,每个人只有自己能为自己的健康负责,对自己的衣食住行、行为习惯和心情负责,对自己的养生和就医抉择负责,外界提供的一切建议、方案仅供参考。

神庭君并非能帮助到所有的人,解决所有的健康问题,但是确实能够帮助到很多人,让更广大的朋友受益而摆脱疾病的困扰。神庭君只是尽其本份,尽其所能,恪尽职守,孜孜以求,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精光之道,大圣之业,至真,至诚,至善,至信,至美,至仁,至德。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神庭医馆联系电话:19983524629 或者 028-84179918

上一篇:中医理论特点及其先进性

返回顶部

神庭故事

原创: 随缘济世 时间:2018-09-18

我曾一直没有回首人生或是著书立说的打算,似乎认为这会是因为年纪增长而衰退的一种表现。然而或因一些人和事,嫣然回首之时,不觉人生确已走过很远了。

进入成都中医学院,算是一件大事。虽然当初志愿并没想清楚未来的方向,但命运已经安排好了一切。想想或许会不错,能够济世救人,也算是功德无量。

大学时光飞逝,对于现实却一直没找到感觉,浑浑噩噩的过着,有些迷茫和懊恼。最有意义的是在江苏省中医院实习,算是快乐的度过了最后一年大学生活。那一年自作主张的开出去了很多中医处方。

临别时带教老师给了我一个评价:以后无论你干什么,一定都是最出类拔萃的。

虽然自己一直是个自信满满的人,但当时老师能够给出这样的评价,还是令我深感惊讶并且记忆深刻,另一方面,确实也鼓舞了我并影响一生。

然而以后的情况并不乐观,在中医的道路上耕耘至今,不觉已经整整三十年了。

多年以后的领悟,中医的世界看似简单,实则太过高深莫测,或许需要更多与生俱来的悟性,更高的人生修为,更深厚完备的知识结构,更为丰富的人生阅历,更为血肉相融的热爱,加上更多的磨难,否则其实难窥门径。从这一点上来讲,从小孩抓起学中医、跟师学徒、祖传中医等等,或许都很难得要领,毕竟人与人的差异太大了。

甚感欣慰的是,自己能够一直坚持,并且帮助到了很多人,我确信这是无与伦比的成就,值得自豪和骄傲。现在有一个时髦的词汇,叫不改初心。倘若要谈初心的话,便是追溯到三十年前的大学时代,当时的想法就是一步步的,做到更好,做到自己的最好,去发展中医,振兴中医,无论多长时间,遇到任何艰难险阻。

当你不断深入其中醉心于其中时,已经不需要任何原因和理由来解释,或是用语言来描述,因为中医太伟大,中国的上古时代的先人太伟大了!

第二个大的事件,是去日本留学。通常来讲,中医学院的毕业生不太容易找到对口合适的工作,本来能做中医临床的职位就极少,更何况有可能会面对多年的少人问津。

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机会干中医,工作甚至根本和医学没有任何关系,对中医一直只能保持一种业余爱好的状态。直到毕业2年后,感恩获得一个去日本山梨医科大学学习的机会,把我重又拉回到和医学有一点点关联的状态。

在日本一直做的是很基础的医学研究,干了接近6年时间,同时也深刻理解了一个词,叫做年中无休。

虽然在日本的工作和中医、以及日本的汉方医学没有任何的直接关联,但现在看来,在病理学和细胞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实际上已经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中医观、医学观、生命观、宇宙观,影响太巨大。

生命科学无分中西,和其他的学科例如数学、物理、化学、哲学、宗教、天文、地理、生物等等其实是一样的,终极目标都是希望去理解、审视和明白一个问题:人到底是怎么回事?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天和人是怎么合一的?

当然,如果这些问题包括生命的形式和过程能够很好的去理解去思考的话,治病已经是比较低层次的问题了,换句话说,治病是件很简单的事情。

那么,我们需要拓展视野,丰富我们的想象和理解,从各种不同的视角维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去观察研究探索这个世界。中医,这个上古时代的遗物,代表着一种现代人都还难以企及的文明和智慧高度,若能如考古般去挖掘发掘,哪怕只是敲掉冰山一角,也已经惠泽寰宇了。

离开日本的时候,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已经完全不同。同时,对于一直在思考琢磨的属于自己的中医理论体系也已经成熟成型,只待临床实践的检验了。

虽然当时受到“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的广告词的诱惑,去了加拿大,但内心已经逐渐清晰了一个概念:自己的人生不可能再局限在对某一段基因或是某一段蛋白质分子的研究上了,虽然那也很有意思,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事等着我,可以学以致用,能够拯救更多的人,能够更有意义,那便是中医的振兴还有初心,或许这该是自己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使命所在。当然,还有脚踏实地的安心感,还有,父母在,不远游…...,还有,对于幸福的理解。

回国,意味着自己向着中医的事业又靠近了一步。

但一直还是没机会进医院当医生。被所有人看重的只是一个博士的学位,海归的标签,只能被定位于某个研究岗位,继续你的生物学研究吧。去当中医似乎普遍被大多人认为很掉价、不靠谱?至少当时的切身感受,做医生很难,要做中医更难,门槛都很高,尽管你有中医学院的毕业证书,而且氛围也很不好,很难得到尊重。

在国家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GLP)呆了两年,搭建病理部,继续和各种实验动物打交道。虽非所愿,但毕竟是回国了。虽然还不是医生,但很长一段时间,至少在家人和朋友圈里,已经有机会可以专业的去发挥自己的业余爱好,实践自己的医学理论。

自此,帮助到了很多人,无数患者成为了朋友,跟随至今,无数经典、灵光乍现的、天马行空的处方便是那段时期开出去的。莫大的成就也包括,自回国之日起,家里满满几大抽屉的乱七八糟的各种药物被我扔掉,同时宣告父母,这些东西从此不再需要了,因为有中医在。

原来的部队医院47医院改建为成都医学院,这是个机会,是可以让自己的业余爱好成为职业的一个机会。虽然不在成都,在新都,但还算好,不太远。

坚决选择去附属医院做临床医生,不去医学院当教授做所谓的研究,坚决选择去中医科做住院医生,从临床第一线做起,却又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的事。

无论如何,终于如愿以偿,做回了医生。

初战告捷的重病例便是一个19岁的年轻人,叫未来,中线恶网晚期,已百治无效,鼻骨破坏塌陷,整个鼻咽部已经烂掉,颅骨骨质有破坏,全身转移,手脚指骨烂掉,骨瘦如柴,奄奄一息。药到病处,一个月后,开始恢复了活力。这是中医的魅力。

然后,看了很多的病人。每一个病人,每一个病种,背后都是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情感,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世界,都是全新的。中医看的应该不是病,而是人,用心的去关注每个人的状态。

作为医生,接受了很多的挑战,我喜欢挑战,越是疑难的病症,越是危重的病症,越能激发自己的兴趣、斗志和研究的热情。全然没有任何的顾忌、瞻前顾后的犹豫或是对于医疗风险的担惊受怕,这和年轻也有一定关系。

很多病人说,去医院检查时医生的话已经把人吓死了,怎么到你这儿,病情就这么轻描淡写,似乎就不算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是不是你隐瞒病情,或者是故意安慰我们?要么就是不太重视我。

其实,作为患者,包括家属,心理往往非常脆弱、敏感、多疑、焦虑,医生的一句话,不经意间的一个言谈举止都会深刻影响到患者。作为一个医者,应该只是客观的描述真实的状态即可,心底坦荡,一心赴救,心无旁骛,全神贯注而已,不可夹杂任何杂念。否则,医学的修为,人生的境界也就谈不上了。当然,无论面对任何的疑难重症,既需艺高心细,亦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既须战略上藐视敌人,亦须战术上重视敌人。

身体的疾患相对简单,心病则是难治。医疗的最难处、最微妙和最复杂的便在人心。而做医生是需要有一颗坚强强大的内心的,否则难以成为患者坚实的后盾和依靠。

这么多年来,接受了太多的挑战。感觉自己就是个战士,和病人同在一个战壕,共同奋战在战斗的第一线。也有不少的患者最终不治,虽然比例极低,屈指可数,但每一个病例对我来讲都是刻骨铭心的记忆,至今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起初这样的事情对我内心来讲,冲击是非常巨大的,久久无法释怀。经过全力以赴的努力,帮助他们多活了半年、一年、几年,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彼此已然成为朋友,但最终竟然不治,虽然原因多种多样。这些问题也在促使自己不断的思考,当然,也包括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这些问题。

确实,人力是有限的,毕竟是血肉之躯,虽有济世活人之心,一切还需缘分,顺应自然之道,尽心尽力,无怨无悔,便也释然了。

故而,济世须随缘。

一晃又是多少年过去了。

医院的环境似乎不再适合,感觉不能再待在医院了,中医的发展需要更自由的空气。很多的理念似乎不合潮流,不合时宜。那时候,写了些文章,其中一篇谈到了未来的医疗模式。

终于,回到成都,开始了在北京同仁堂中医馆的坐诊……

只是一步步的向着初心,向着目标。2016年,神庭科技诞生。

中医需要发展和创新,现代的科技水平,基础学科的研究,计算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创造未来,一个未知世界的时代,而中医呢,还在沉迷于沾沾自喜,固步自封?

神庭是人体督脉经的重要穴位,位于人体正中线发际上2寸。

毫无冒犯之意,唯有虔诚恭敬之心,何德何能借用先贤古人的智慧和取名?唯有安神定志,无欲无求,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发展智能化医疗,开发软件来研究中医理论的考虑由来已久,当初并没想到,十年前设想中的未来医疗模式,随着现代智能终端的迅速普及,自己可以有机会亲力亲为的去做一点工作,实在是件值得兴奋的有意义的事情。

很多人不太理解,或许觉得传统老中医的形象,改行去开发软件,做程序员?还有市场、人的传统理念、消费习惯、巨大的投入…..

或许,困难是很大的。不过,一直觉得,把一个快死的人救活,这才是最难的。

确实需要学习,即便不亲自去敲代码,还得去学习新的语言,人机能够交流的各种语言,数据库…,还有各种层出不穷的新概念新术语,至少需要一定程度上去理解计算机语言的结构和逻辑。无论自己处于什么高度和水平,都需要时间深入这个行业去理解,这些程序在干什么,要干什么,如何实现的。

那么,会发现其实并不是不难,也不是想象的那么难。

计算机的世界,程序的世界又是另外一番天地。

在研发神庭君之前,对于中医的研究,一直是在追求深度和高度,但中医的发展却往往受制于广度。中医治疗具有高度的个性化特征,因而其标准化和复制性有所不足。同时,限于医生的水平、能力和精力,受益人群容易比较局限,从而也影响到中医的推广和发展。

也曾想过、做过、努力过,考虑广招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召集大家开中医研究会、经典学习会、病案讨论会等等,从而将中医发扬光大,都因各种原因最终无法坚持下来。不过,能够把自己对中医的理解和心得分享给后学者,还是颇感欣慰,相信或多或少都有些帮助吧。

当然,最终还是决定培养一个徒弟,计算机徒弟。把自己对中医的理解进行梳理,理法方药的思维模式编入程序,便有了神庭君。

这个过程又花费了好些年。

几千年来,古往今来,人类已积累了浩如烟海的古籍和经典,无数的先学者们,发展了各种理论和手段,都在研究一个问题:如何针对某个人,因时因地开出一张最完美最恰当的处方,并能预测结果。正如面对一个纷繁复杂的棋局,如何下出一招接一招的最佳着手?

这确实很难,绞尽脑汁。

当然,治病没这么简单,编程也不简单。

神庭君的开发不是为了解决一些小问题,重点是,为大家解决健康方面的大问题,攻克现代医学解决不了的医学难题,这是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是永恒发展的目标。

计算机作为一个重要的助手,可以帮助我们存储大量的病历档案,分析病情,分析数据,便于研讨和切磋。虽然不同的人对中医的理解千差万别,编写的程序系统也会各异。共同之处在于,计算机会严格按照我们的设计思路来执行并运行程序,根据初始输入参数的不同,而输出不一样的处方方案,然后通过不断的分析和调试,从而具备高超的中医水平。当然,结果的质量取决于编程的思想和技巧。

医疗智能化的复杂程度应该是超过围棋软件,包含被细化分解的无数个子研究课题,涉及到自然、社会、人文的等等很多复杂因素和多维的数据,所以应该有不一样的思路,而中医药的哲学理论基础是开发的核心思想和依据。

作为智能医生的神庭君,它的水平需要评估,需要临床实践的结合。如阿尔法狗一样,需要和人类棋手进行对弈来进行验证。这种评估的难度和复杂程度会比阿尔法狗高很多,以大量数据的横向纵向的分析统计为基础,客观的进行。这一点有别于人类医生,知名度通常依靠口碑、头衔和宣传,而难于客观公正的评价一个医生临床疗效的真实水平,缺乏数据支撑。神庭君的疗效评估体系对于人类医生来讲也同样适用,只要数据量足够,并且数据来源真实可靠。

经过长时期的实践运行和数据积累,以自己的中医水平和对中医的理解作为一个标准来评估的话,神庭君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软件的编写和线下医馆的运营紧密结合,同时高度关注中药材品质,也可以说,软件是针对线下医馆中药的品种和药性量身定制的,以确保疗效。

面对各种人群和复杂情况,对于软件线上线下的操作运营来讲,神庭君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越来越成熟高超和游刃有余。

神庭君的运算量、运算速度和数据处理能力都是很强大的。可以瞬间完成成千上万人的中医问诊需求,24小时在线,不受时间地域空间的限制,所提供的中医治疗方案高度个性化,处方绝无雷同,并且具备稳定的高水准,如果,线下服务能跟得上的话。

神庭君作为一款智能软件,像一面镜子一样,客观反映出了不同用户的千变万化的画像,能够得到相较于人类医生所忽略或不易采集到的健康数据,这对于医学研究是非常宝贵的。从另一个角度看,生病或许算是人体的生命程序出现了问题,而后通过神庭君编制的一套药物程序,导入人体去进行修正,从而使其恢复正常的运行状态。

作为一个作品,神庭君会不断的得到打磨,并且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和人类医生不断的共同研究切磋进步,并且希望提供更好的服务水平和用户体验。考虑更多的是,处方水平的有效性,数据结构的合理性,软件运行的流畅性,隐私数据的保密性,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

相信当大家身有不适,或偶染重疾,就医不便而惊慌不知所措时,或许神庭君会是一个选择项而给予到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提供出一份有参考价值的健康策略、顾问方案。

当然,另一方面讲,每个人只有自己能为自己的健康负责,对自己的衣食住行、行为习惯和心情负责,对自己的养生和就医抉择负责,外界提供的一切建议、方案仅供参考。

神庭君并非能帮助到所有的人,解决所有的健康问题,但是确实能够帮助到很多人,让更广大的朋友受益而摆脱疾病的困扰。神庭君只是尽其本份,尽其所能,恪尽职守,孜孜以求,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精光之道,大圣之业,至真,至诚,至善,至信,至美,至仁,至德。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神庭医馆联系电话:19983524629 或者 028-84179918

上一篇:中医理论特点及其先进性

返回顶部